使雙刀的京劇演員郭凡嘉:戲曲很小眾?我不覺得
那是傳統京劇《棋盤山》中的一個場景。在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時,郭凡嘉提到,自己從小喜歡京劇,學唱戲不是只為了找份工作。她也并不覺得戲曲很小眾:熱愛戲曲的大有人在,我們要思考的是如何把它更好地傳播出去。
《棋盤山》里使雙刀的女演員
時間倒放幾個小時,26日下午,郭凡嘉早早跑到劇場,做一些準備工作:化妝、活動身體,抓空對一遍唱詞……今晚,她擔任主角的《棋盤山》正式開鑼。
郭凡嘉(左)演出《棋盤山》劇照。受訪者供圖
《棋盤山》是一出文武兼備的戲,飾演竇仙童的演員,又得有青衣的唱功,也得有武旦的武功,想演好并不容易。
“演好竇仙童,著實得有點體力。”郭凡嘉半是調侃地說,戲中竇仙童的武器是雙刀,上面繡花還帶著兜風的穗子,舞動起來特別消耗力氣,所以,善使雙刀的女演員極少。
這沒什么捷徑可走,只能靠不斷練習來增強臂力?!镀灞P山》的導演也給郭凡嘉當過陪練,練到最后,郭凡嘉力氣耗盡,常常把握不好刀的角度,把陪練手指磕破是常有的事兒。
“武旦行頭又重,跟男演員一樣,得有十幾斤。最難的是,有一處開打后還有一段唱,又得連貫,又不能讓觀眾看出我累得喘粗氣,挺考驗人。”演出結束,郭凡嘉感嘆。
青衣花衫與刀馬旦
在成為一名京劇演員之前,郭凡嘉先在戲校呆了七年,后來又以總分第一名的成績被保送到中國戲曲學院深造。
有些人學唱戲是為了謀份工作,她說自己不一樣,“進戲校時就知道自己干嘛來了。我媽媽特別喜歡京劇,從小跟著聽,我也能唱幾句,后來就一門心思想當京劇演員”。
學唱戲得能吃苦,這是最基本的要求。郭凡嘉10歲進入戲校,先是學青衣花衫,后來老師覺得她練功不錯,又給單獨加了一軌課:刀馬旦。
現在看起來,雙軌課對她很有好處,但當時對一個十多歲的孩子來說卻非常累。在郭凡嘉的記憶中,老覺著前三年天總是灰蒙蒙的,從來沒亮過:為了練功起得早,回去的晚。
劇照:郭凡嘉飾穆桂英。受訪者供圖
“但這份辛苦值得。后來我遇到了師父劉秀榮,得到她的指點,學會了《棋盤山》、《穆桂英大戰洪州》等很多經典劇目,這些都是要求女演員文武兼備的戲。”郭凡嘉說。
她也就此得出一個結論:學戲這回事,“偏科”是不行的,“學生們得自己長點心,文的武的都不能松懈,兩條腿走路才能把戲演得更好”。
揣摩人物性格,才能把戲演好
作為京劇演員,郭凡嘉戲路很寬,《戰洪州》、《楊門女將》、《穆柯寨》中的穆桂英,《白蛇傳》中的白素貞……基本都是有模有樣。
其中,郭凡嘉塑造最為出彩的角色之一是穆桂英,從《穆柯寨》到《楊門女將》,年齡跨度達幾十年之久。演得多了,她也有了自己的心得體會。
“比如竇仙童和穆桂英,兩個人的經歷很相似:都是忠臣之后被陷害,不得已落草為寇。如果你都按照一個路數去演,倆人毫無區分度,很可能把觀眾演得睡著了。”郭凡嘉解釋。
她琢磨著如何塑造人物:都是“山大王”,但竇仙童天性率真,說話更直白,那么念白時就語速快一點,動作幅度大一點;穆桂英很有大家閨秀的意思,那就把唱腔速度放慢,動作幅度放緩,來表現她的沉穩。
郭凡嘉。受訪者供圖
“從人物心理出發去琢磨唱段,這是把戲演好的一個基本條件。”郭凡嘉解釋。
戲曲需要創新 演員不能刻板模仿
演出之外,郭凡嘉是個很能接受新鮮事物的姑娘。她也在嘗試著用微博、微信或者直播等方式來推廣京劇藝術。
“2017年第一次演《棋盤山》,我把練功和彩排的場景做了一些小片段,每個大約一分多鐘,定時發到網上,讓大家了解我們的工作。”郭凡嘉說。
“戲曲需要創新。當演員得繼承老劇目里好的傳統。但不能刻板模仿,光學一個表面功夫。”說到未來,郭凡嘉也有自己的小目標:將來能用更好的演出,讓更多人喜歡上京劇。(完)
版權聲明:凡注明“來源:“長陽新聞網”的所有作品,版權歸中國資源網所有。任何媒體轉載、摘編、引用,須注明來源中國資源網和署著作者名,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。